<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主办:中共自贡市委宣传部 | 中国beat365体育亚洲网页版_365bet官网提现说维护_家庭版microsoft365网 | 四川beat365体育亚洲网页版_365bet官网提现说维护_家庭版microsoft365网

        陈崇哲:清末蜀中文学大家,他与富顺福源灏有着怎样的渊源?
        2020-07-30 09:41:00 自贡网

          

          陈崇哲:清末蜀中文学大家 

          高仁斌|文 

          在川南富顺县城的沱江岸边,有着一座始建于清朝康乾年间的古老民居——福源灏,原名“凤凰庄”。福源灏整体建筑呈长方形,横阔约95米,纵深约59米,建筑面积约3600平方米。共有房舍99间、天井48个、阴沟64条。建筑高低错落,层次分明,院落廊道纵横,门栏重重,照壁数仞。整座民居至今保存完好,是川南乃至四川罕见的典型清代晚期民居建筑群落,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民居的主人,最初为一邓姓商人。清嘉庆元年(1796年),为奉政大夫陈宏泽购得,后由其四子陈新斗继承经营,取商号为福源号。陈新斗之子陈兆贤,自1875年至1892年间,先后进行过两次改扩建。为求子孙具有灏博学识,如同绕宅水势,灏瀚书海,故将福源号更名为福源灏。

          可以看得出,这是一座显赫的富商宅院。如果不深入到历史的细节,我们都难以理解,福源灏前厅二门条石左右石坊门联的涵义,门联为“文梓瑞芝秀挺嘉图,霞縠缬光照曲门。”而事实上,这座幽深的宅院,的确和一大批才华横溢的饱学之士有着密切联系。清末“蜀中文学八大家”之一的陈崇哲,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显赫的移民大家族 

          陈氏祖籍为福建龙岩,其十世祖陈显臣由龙岩迁四川资中县银山镇,嘉庆元年,陈氏迁入富顺县师梓场(今富顺县狮市镇)黎花湾,奉政大夫陈宏泽购得富顺邓氏凤凰庄。

          陈宏泽共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新隆、新仁、新宪(早亡)、新斗。迁居富顺后,陈氏主要以经商为业,长子新隆开办的福隆号、次子新仁开办的福星号和四子新斗开办的福源号,被称为狮子场商业三大宝号。其中,开办福星号的陈新仁即是陈崇哲的曾祖。

          陈崇哲为陈氏入川第五代孙,其父陈庆华,字祝三,候选同知,诰授奉政大夫。按照清制,陈庆华当时享受朝廷的待遇为正五品,相当于今天的正厅级。需要特别提及的是,陈宏泽的封爵名号为“貤赠奉政大夫”,这说明,他的这一封号并非自身取得,而是其晚辈子孙取得功名后,呈请朝廷将这一封号移授给自己的亲族尊长。《陈崇哲四川优贡卷》记载,陈崇哲的父亲陈庆华乃是陈宏泽的曾孙,陈庆华取得功名时,陈宏泽已经不在世。因此,取得功名并将这一封爵名号移授给陈宏泽的,应该另有其人。经考证,陈宏泽的子辈中没有人直接取得功名,但是其孙辈中有多人取得地位较高的功名,即:陈兆铨为诰封宣德郎晋封奉政大夫(正五品),陈兆熊诰授通奉大夫(从二品),此外,陈兆镛为辛酉科武进士、钦点御前侍卫(按清制,至少为正五品)。因此,陈氏“兆”字辈开始,开始涌现出杰出人才并取得较高功名,也正因为如此,陈氏家族中多人具有“貤赠”“诰赠”功名,比如:陈宏泽为貤赠奉政大夫、陈新仁为貤赠奉政大夫、陈新斗为诰赠中议大夫晋赠通奉大夫。

          及至陈崇哲的父辈,陈氏家族更为庞大,且十分重视教育,除其父陈庆华之外,另有入读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监生四人(庆宗、庆余、庆绶、庆科),同时还有两人担任过教育官员(陈庆升为黔江县教谕,陈庆地为邻水县教谕)。

          陈崇哲排行为长,还有四个胞弟和一个妹妹,即:崇善、崇实、崇贵、崇憼和胞妹德征。陈崇哲,字元叡(rui),又字紫垣,清咸丰癸丑年(1853年)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叙州府富顺县狮市镇黎花湾。显赫而殷实的家族环境,自然给陈崇哲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清末蜀中文学名家 

          着名史学家、原四川省历史研究所所长贾大泉主编的《四川历史辞典》一书中,列出了清末“蜀中文学八大家”,其中川南自贡就有两人,一个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因为戊戌被难而广为人知,而另一位,则是不太为人知晓的陈崇哲。

          陈崇哲,光绪八年(1882年)壬午科优贡,光绪十一年(1885年)举人,官秀山县训导。从陈崇哲的成长轨迹来看,并没有进士及第的荣光,也没有官居高位的得意,仅仅担任过秀山县的训导,“训导”一职,在清朝之位阶约为从七品,训导职能通常为辅佐地方知府,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主要功能为负责教育方面的事务。

          陈崇哲的文学才华,需要从尊经书院说起。在时任四川学政张之洞的极力推动下,尊经书院成立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是清末四川两大官办最高学府之一。同治十五年(1876年),尊经书院面向全省招收首批学生100余名,其中川南富顺县就有三人同时入读,这三个人是:当时年方18岁的刘光第、20岁的宋育仁和24岁的陈崇哲,陈崇哲为三人中年长者。陈崇哲在尊经书院时已经享有文名,光绪八年(1882年),时称“英雄锐哲”“尊经四杰”的名山吴之英、绵竹杨锐、德阳刘子雄和富顺陈崇哲被学政考选为“优贡”入太学,次年七月初三,陈崇哲与其他47名优贡一起经朝考后在养心殿朝见光绪皇帝(是为大挑)。陈崇哲中二等第二十四名,奉旨以教职用,任秀山县训导。

          陈崇哲擅长修习经学,平生着述甚多。编着有《仪礼士丧虞器服释证》四卷、《礼表》二卷、《古今文尚书篇目表》一卷、《馈食仪节》一卷、《八代文章志》二十卷、《江汉源流考》二卷、《蜀历代文学赞》二卷、《春荑阁诗集》四卷、《春荑阁文集》七卷。又有《春荑阁词》一卷,宋育仁为之序。此外,他还曾为“西蜀四大家”及“嘉靖八才子”之一的熊过(明代进士,四川富顺人)作传,并载入清版《熊南沙先生文集》。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他与乡人、江阳书院院长简伯璋(简燊)共同编着的《八代文粹》,这是一部浩大的工程,全书计一千三百家、二百二十卷,作序者为着名经史学家、也是陈崇哲在尊经书院时的授业师王闿运。该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巴蜀全书》对陈崇哲作出的评价是:“治经谨严,勤学深思,才藻富丽,诗文俱佳,诗五言宗《文选》,七言步武唐人,文则追踪魏晋。尤重躬行,以孝友称着。”

          被时光淹没的往事 

          史料记载,陈崇哲担任秀山县训导之后,不久便回乡教书。其任职秀山是光绪九年(1883年),此时的陈崇哲仅31岁,正值青年。光绪十一年(1885年),陈崇哲还中了举人。据此,我们基本可以推断,陈崇哲在中举之后,便不再为官,而是回归家乡富顺,以教书为业。

          陈崇哲辞官回乡的具体原因,史料上并没有记载,但是从《富顺县志》(1931年版)中关于其胞弟陈崇善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陈崇哲曾长期患病,且花费了巨大的医疗费用,“崇善,庆华次子,字价生,继父任里正二十余年,人无怨者,戊子戊戌水灾出私蓄按丁散粥,父病不解衣至数十夜,兄崇哲患病延医购药费至千余金。”据此,我们或可推论,陈崇哲辞官返乡的主要原因是身体不佳,长期多病。

          那么,陈崇哲究竟病逝于何年呢?目前所见史志上均未提及。我们只能从其经历中略作一些推论。陈崇哲与宋育仁既是尊经书院的同学,也是姻亲,陈崇哲的儿子陈嘉诵即为宋育仁之女婿。宋育仁监修1931年出版的《富顺县志》中,编纂人员名单里就有陈嘉诵,还有陈崇哲的另一个儿子陈荀若。显然,陈崇哲没有参与《富顺县志》的编纂工作,同时《富顺县志》附有其传,亦说明此时陈崇哲已故。同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时年29岁的陈嘉诵与叔父陈崇憼东渡日本留学,就是在陈崇哲的支持下成行的,说明此时53岁的陈崇哲尚且健在。此外,陈崇哲与名山吴之英同为尊经书院之“尊经四杰”,且二人多有往来,十分交好。陈崇哲去世之时,身为同学知己的吴之英感慨良多,他与陈崇哲有着十分相似的从政经历(吴之英曾担任灌县训导,即今都江堰,戊戌变法失败后愤然辞官),吴之英曾作有《哭陈崇哲》一文以祭之,吴之英殁于1918年,而陈崇哲之死定在其前。综上推论,可知陈崇哲病逝于53岁至66岁之间,即1905年至1918年之间。

          《富顺县志》所载陈崇哲回乡以教书为业,但并未具体说明其执教于何处。有两种可能性,一是陈崇哲回乡后自办私塾,教书之余主要从事着作,二是回乡后即执教于富顺最有名的江阳书院。考诸陈崇哲还有一位堂兄陈崇傚(丙子科举人)亦为江阳书院主讲,以及陈崇哲与江阳书院院长简伯璋合作编着浩大的《八代文粹》之史实,笔者认为陈崇哲主讲江阳书院的可能性更大。只是,因为陈氏家境殷实,他教书的目的不在于为生计,更多在于教化乡民,以及完成自己未尽之着述罢了。

          2020年6月14日于海棠村 

          写作本文是参考了1931年版《富顺县志》、1993年版《富顺县志》、清版《熊南沙先生文集》、《陈崇哲四川优贡卷》、贾大泉《四川历史辞典》、《狮市镇志》、《富顺文物》等文献资料。(此文来源于:自贡网)

        编辑:管理员

        要闻关注

        公示公告
        主办:中共自贡市委宣传部 自贡市精神beat365体育亚洲网页版_365bet官网提现说维护_家庭版microsoft365建设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