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劳动教育重在“育” 不可止于“劳”
        发表时间:2023-03-06 来源:光明日报

          自劳动课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后,“中小学生学做饭”成为热点话题。但是,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不能简单将其理解为增加家务劳动,而应充分考虑劳动教育的全面性和有效性,让学生不仅能劳动、会劳动,更要愿劳动、爱劳动。

          劳动教育要重视“劳育结合”,避免“以劳代育”现象。劳动教育不同于单纯的劳动训练,不仅是为了提高劳动技能水平,更要通过劳动过程实现提升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标。古人曾说,“倾己勤劳,以行德义”,在劳动教育的推进中,要警惕“直接用劳动代替劳动教育”的片面化问题,明确劳动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杜绝“重劳动轻教育”甚至“只劳动不教育”的情况。尤其是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注重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的培养,更要注重劳动意识、劳动情感的形成,为学生劳动品格、劳动观念的塑造夯实基础。这就要求在劳动教育中做好方案设计,让学生在出力流汗的劳动体验中,领悟辛勤劳动的价值,珍惜劳动成果,体现“以劳守义”的劳动教育价值。

          劳动教育要把握“整体育人”,超越“单一课程”思维。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相比于过去曾经开设的手工劳动课、劳动实践课、劳动技术课,当前的劳动教育已经上升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复合型育人手段,不能只从一门课程的角度去理解。开展好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坚持系统思维,注重将劳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既要开好专门课程,又要注重全科渗透,在完成劳动教育每周一学时的课程任务基础上,注重挖掘各学科课程蕴藏的劳动元素,打造衔接互动的劳动教育课程群,实现“润物无声”的劳动育人成效。

          劳动教育要落实“劳以致用”,防止“本末倒置”情形。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和过程导向,既要强调“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也要强调“笃行不怠”和“因地制宜”。要提升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效果,不能只坐在教室里讲劳动,也不能“一窝蜂”“一阵风”学劳动,更不能只对着“作业打卡”评劳动。在劳动教育中,一方面要采取符合具体劳动条件和普遍教育规律的劳动方式,以现实可行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跳出“削足适履”的刻板模式;另一方面要超越以劳动成果评比为主的考核方式,明晰作业任务只是劳动教育的底线考核,注重劳动的过程性收获,防止落入“见物不见人”的评价陷阱。

          劳动教育要强调“以劳促全”,纠正“劳动负担”的观点。过去劳动教育被错置于与学习对立的位置,其原因在于对劳动教育和其他学科学习之间的关系错判,导致参加劳动被视为耗费时间精力的负担,出现劳动教育在“学校中缺位、家庭中疲软、社会中淡漠”的现象。尤其在“双减”政策下,要引导家长和学生正确认识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方面的综合育人价值,避免出现“代为劳动”“摆拍表演”。清代学者汪辉祖曾说,“欲望子弟大成,当先令其习劳”,让学生在诚实劳动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不仅能使其身体技能得到发展,而且能促进其心智人格的成熟完善,从道德观念、知识能力、体魄条件、审美素养等方面提升综合素质。

          劳动教育要倡导“体认劳动”,弘扬“崇尚劳动”的风尚。劳动教育落脚于劳动价值的发现,只有引导学生尊重劳动,才能让他们真正热爱劳动。没有正确的劳动观,学生在参加各类劳动后很可能出现负面反馈,出现轻视普通劳动者、厌恶劳动和劳动选择功利化等状况。要从现实出发,以劳动意识培养为切入点,重点针对不想干又必须干的劳动事务,从需求型和非需求型劳动两方面入手开展劳动教育。既要引导学生从个体需求满足、家庭任务承担、社会劳动分工等层面思考劳动对生活的重要性,又要通过身体力行、共同劳动教会其如何干活,还要鼓励其探索以独特的方式完成劳动任务,使其理解劳动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活动,对于实现个体价值、凝聚家庭关系、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劳动教育的质量决定了新时代劳动人才的培养成效,关系到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建设水平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程度。做好劳动教育,要围绕为谁培养劳动者、培养什么样的劳动者、怎样培养劳动者等关键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促进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化、社会劳动教育多元化,凝聚劳动育人合力,真正形成以学校劳动为主渠道、家庭劳动为基础、社会劳动为支持的协同育人格局,使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深入人心。(鲁明川、应腾,分别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梁 海燕
        中国精神beat365体育亚洲网页版_365bet官网提现说维护_家庭版microsoft365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