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记者走进位于遂宁高新区光电产业园的四川华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业机器人正在进行第三道工序印刷内电极制作。整个环节只需要一个工人通过电脑编程完成,真正实现了生产自动化。
“智能化生产大大缩减了人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工人只需紧盯产品质检。”四川华瓷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智能化浪潮由线上向线下奔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技术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加快融合。从智能化改造到搭建互联网平台,再到建设数字化车间、无人工厂、智能工厂等,数字经济无处不在。如今,我市以产业数字化为抓手,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用数字技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制造”迈向“智造”
“智能化”让企业提质增效
坐在广义微电子的信息化中心办公室里,只需要打开广义微电子数据报表平台,就能够清晰看到整个生产车间的运行情况。黄色表示机器待机、红色表示异常、绿色表示运行良好……一张张柱状图把公司生产的全过程实时展示、在线监测。
“大数据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四川广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焦强德介绍,通过大数据,公司不仅实现了生产过程监管,还利用智能化系统实现了从销售、采购到市场交易、成本核算等全流程的数字化。
一个工序需要几个人?多少时间完成?产品是否合格?公司都能够通过生产智能化系统进行精准分析,有助于公司优化人员、设备、工艺、环境等资源配置,缩短生产周期,优化产能盈利曲线,使产能和产值实现最大化。通过数字化,公司每年可提升产量5%-10%,缩短生产周期10%-15%。
“智能制造已成为企业提质增效的‘利器’。”焦强德告诉记者,2021年,公司在数字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资金300多万元。2022年,公司计划投入200多万元,用于企业数字信息化建设,为后续扩产扩能奠定基础。
在遂宁,除了广义微电子,飞亚曲轴、迈高汽车底盘等汽车配套产业,建立以数控机械臂、数控磨床等数字化设备为核心的智能化生产线,实现“设备换芯”;喜之郎、珠穆朗玛等传统食品企业,在生产、仓储等环节进行电气化、自动化改造,实现“机器换人”;沱牌舍得引进自动化灌装生产线,实现“生产换线”;福多纳、朗润科技等生产线投入大量智能化设备,加快智能化生产进程,促进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
应用“大数据+”技术
推动企业“云端迁移”
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我市将数字化应用在服务业。
“大数据中心既方便我们寻找合作伙伴,又对交易过程进行实时监管,让我们省力又省心。”近日,建成并投用一年多的遂宁市智慧物流大数据中心受到物流、商贸企业交口称赞。
由四川顺意通物流有限公司打造的遂宁市智慧物流大数据中心,是一家综合性物流服务中心。中心聚集物流大数据信息、城配公共信息、城配资质申领、城乡高效配送调度、电子商务交易、“1+N”智慧供应链金融、创新创业孵化等服务平台,为我市“物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物流信息数据对接、资源共享和信息共用、城配资质申请、货运信息发布、智能配货调度、配送线路优化、货物交付质量反馈、供应链金融等服务。截至目前,中心已整合我市650家物流相关企业,引导全市700余辆城乡配送车辆入驻平台并统一标识,撮合物流服务交易单量达40余万单,总交易额达31.5亿元,为我市企业输送专业人才800余名。
“将全市的物流、商贸企业聚集在平台上,通过数字信息化系统,促进企业之间上线交易。”四川顺意通物流有限公司经理罗佳玲说,顺意通通过“E通卡”智能物流设备,对企业交易的全物流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控,确保企业顺利完成上线交易。
数字化大潮下,智慧中心悄然兴起,正是遂宁传统工业迈向“云端”、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我市引导企业将信息化基础设施、业务应用和平台系统等向“云端迁移”,指导各云服务商积极加强对重点企业上云工作对接,针对各企业需求差异性,提供不同类型的云产品,为不同行业企业提供量身化解决方案模板,实现大企业建平台和中小企业用平台的双向迭代、互促共进。
(遂宁新闻网 全媒体记者 梁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