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午,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内气氛庄严肃穆。在红梅广场,苍松翠柏环绕、绿树成荫,来自社会各界代表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绩。
“11·14”是革命英烈江竹筠牺牲72周年纪念日,自贡是江竹筠的故乡,1920年8月,江竹筠出生在这里,也是从这里出发,逐渐走上革命道路。1948年6月,由于叛徒出卖,从事地下工作的江竹筠不幸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1949年11月14日不幸遇害,年仅29岁。2009年,江竹筠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
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来自自贡的着名收藏杨源先生,向川观新闻记者展示关于江竹筠的红色藏品,以此来重现江姐的英雄形象。
“《江姐》这部歌剧唱词是细腻雕刻的,歌剧大量地运用戏曲音乐和民歌,丰富了歌剧音乐的表现力,使歌剧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杨源指着桌上有些泛旧的《江姐》歌剧告诉记者。
据了解,《江姐》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歌剧团创作的歌剧,1964年9月,《江姐》公演后大获成功。之后的几十年里,《江姐》不断地演出,表现出极为旺盛的生命力。
该剧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撕毁国共达成的“双十协定”,发动内战,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前仆后继,始终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作坚决斗争,其中有这样一位女性,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人们亲切地尊称她为“江姐”,她用坚毅的信念、坚定的行为,与反革命力量进行顽强斗争,追求着崇高的革命理想。
“《红岩》这本书主要是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杨源手里拿着一本颇具年代感的书对记者说道。
据杨源介绍,《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于1948年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囚禁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里。他们和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共同经历了那些惊心动魄的斗争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为“把这里的斗争告诉后代”,他们先后写了《圣洁的鲜花》《江姐》《小萝卜头》等报告文学与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接着,又在这些叙写真人真事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和艺术概括,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从准备到成书,前后费时十年之久,写了三百多万字稿子,彻底返工过三次,大改过五六次。
“现在与江姐相关的一些实物经岁月流逝已愈显其弥足珍贵,正被越来越多的收藏者所钟爱。”杨源说。
在杨源家中,还收藏有许多以江姐为主题的插画,画中的江姐站在青松前面的岩石上瞩目前方,真有“红岩上红梅花儿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之韵味。
谈及收藏江姐藏品的初衷,“首先是对革命先烈的敬畏,是他们的努力,他们的牺牲才换了我们美好的今天。”杨源坦言,“其次,这些藏品都极具特色,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状,是研究历史的珍贵史料。”
而今,在江姐牺牲72周年之际,让我们继承和弘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把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与追思转化为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用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指引前进方向,用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汇聚奋进共识,赓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收藏家简介:
幼时聪颖过人的杨源,自小便有收藏的爱好。曾先后到成都、重庆、西安等地求教,收到国内外知名文物鉴定专家乔德光、袁愈高、张建等人的指导,文物鉴定水平飞速提升,如今的他,已是四川省文物考古咨询师、自贡市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鉴定委员会主任。
(来源:自贡网)
编辑:管理员